究竟|“存款搬家”迹象再现?力度有多大?目的地是股市吗?

究竟|“存款搬家”迹象再现?力度有多大?目的地是股市吗?

hyde999 2025-08-24 装修禁忌 2 次浏览 0个评论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8月以来,A股上攻势头愈发强劲,沪指持续刷新十年新高。有观点认为,居民存款搬家对此或有助力。

  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7月,人民币住户存款,也就是老百姓的居民存款大减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与此同时,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达到了1.39万亿元。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券商研报后发现,居民存款开始“搬家”成为不少券商的预期。等多家券商报告均表示,从金融数据的相对变化看,M2(广义货币)-M1(狭义货币)剪刀差收窄,说明居民存款“搬家”已开始。

  不过,搬家存款的“目的地”很多,未必是股市,还包括消费、楼市、银行理财等等。也就是说,这些测算并非“全额流入股市”的预测,而是反映居民存款从银行体系流出后的潜在配置空间。券商普遍认为,资金“搬家”是一个渐进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且会根据市场环境动态调整流向。

  证券表示,居民存款“搬家”到权益市场的必要条件是中期基本面预期改善、预期赚钱效应回升。

  “历史上居民存款搬家程度同步或滞后于市场底,体现了居民存款搬家的前提是市场赚钱效应的累积。当前居民存款搬家正在萌芽,尚未全面加速。”申万宏源证券称。

  何为“存款搬家”?为何出现?

  简单来说,存款搬家就是居民把银行里的储蓄存款,主动转移到收益更高的资产中。这一行为的核心逻辑之一,是资金要追逐更高回报。

  中信证券指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7月住户存款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元。此外,M2-M1同比增速“剪刀差”收窄,反映资金活化程度提高,存款沉淀现象减弱。

  “数据反映出居民存款向金融产品转移的趋势,居民存款‘搬家’或已开始。”中信证券称。

  M1、M2‌是经济学中用于衡量货币供应量的两个关键指标。按照流通中便利程度的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分为流通中货币(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三个层次。

  M0为流通中货币: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持有的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的总和。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直观理解的“钱”。

  M1=M0+单位和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例如:微信钱包、支付宝中的个人资金)。反映了现实购买力,即居民和企业活期资金松紧变化,流动性仅次于M0。

  M2=M1+单位和个人定期存款+其他存款。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它代表了更广泛的经济活动中的货币量,是金融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指标。

  浙商证券也指出,M2-M1剪刀差收窄,反映资金活性增强,居民或企业将定期存款转为活期,用于消费或投资理财。方正证券认为,M2-M1剪刀差收窄,说明居民存款“搬家”明显。

究竟|“存款搬家”迹象再现?力度有多大?目的地是股市吗?

  新“活水”体量多大?

  资金量方面,整体来看,券商对本轮居民存款“搬家”的规模测算,主要有超额储蓄、存款到期两种视角的测算。

  其中,超额储蓄视角方面表示,储蓄倾向为历史新增存款和银行理财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2016年至2024年平均约为20%。测算2022年至2024年新增存款和银行理财规模约50万亿元,其中 “超额储蓄”约为5万亿元,可能成为潜在用于消费、投资的资金。

  “从历史经验看,2016年‘资产荒’中居民积累超额储蓄约3万亿元,2017年超额储蓄消耗约6万亿元,主要进入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和用于消费。”中金公司指出。

  中信证券从超额储蓄的视角测算显示,2018年以后的超额储蓄累计超过30万亿元,其中2022年以后形成的5万亿元超额储蓄,在短时间内更可能成为用于消费、投资的潜在资金。

  从存款到期视角来看,中金公司指出,使用上市银行的存款重定价数据估算长期限定期存款在今年到期规模,估算2025年到期的1年期及以上居民定期存款规模约为70万亿元,其中3年期定期存款到期规模约7万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短期市场对居民存款搬家关注度提高,原因也在于2025年存款到期的体量较大。上市银行2025年到期的存款约为71.5万亿,占所有存款的36.9%。

  此外,中金公司还从存款活化视角指出,假设在经济持续复苏、市场向好的环境下,年内M1增速继续上行至10%左右,居民活期存款增速上升幅度与M1增速同步,则今年后4个月居民活期存款净增约5万亿元,该部分资金也可能进入股市,或用于消费和其他投资。

  “但实际入市情况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预期、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中金公司称。

  “存款搬家”目的地是哪里?

  那么,什么情况下,居民存款会搬家去股市?

  浙商证券总结称,居民存款搬家至股市一般会有5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股市均形成明显的赚钱效应;二是股市上涨持续时间较长;三是居民往往在上涨后一段时间才会有存款搬家行为;四是居民存款入场后将进一步放大股市赚钱效应,如居民存款加速搬家入场后,2009年与2014-2015年分别助推上涨8.1%和48.3%。

  “五是根据历史情况,居民存款加速搬家往往对应牛市中后期。因此,存款搬家往往滞后于行情启动,是股市上涨后的结果而非原因。”浙商证券表示。

究竟|“存款搬家”迹象再现?力度有多大?目的地是股市吗?

  申万宏源证券则指出,历来都没有脱离基本面的牛市,即使是2014年至2015年的牛市,背后也蕴含着互联网产业趋势日新月异、自上而下改革预期强烈的基本面趋势。

  “因此,存款搬家真正的传导链条,应该是基本面预期改善-股市赚钱效应初步累积-居民存款向股市搬家-市场上行动量和幅度进一步放大”。申万宏源证券进一步指出,居民存款“搬家”的前提是权益市场中期基本面预期改善、预期赚钱效应回升是必要条件,A股当前已经具备。

  申万宏源证券强调,基本面预期决定市场变化的方向,资金体量决定市场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当下,2026年A股盈利能力拐点的预期逐渐清晰,居民存款搬家的基本面条件正在趋于成熟。

  会持续多久?

  展望后市,存款搬家的持续性如何,目前到了什么阶段?

  对此,表示,回顾历史,2005年以来我国出现过五次明显的居民存款搬家,分别为2006-2007年,2009年,2012-2015年,2021年,2024-2025年。从历轮存款搬家来看,低利率是推动存款搬家的因素之一,但资本市场表现才是核心驱动因素。

  “其中,2007年利率上行,资本市场大涨驱动存款大规模搬家;2014-2015年则是利率下降与资本市场上涨双轮驱动,其中资本市场上涨更为重要;2024-2025年上半年主要是受利率下行驱动,存款利率调降,固收类理财产品吸引力提升,居民大规模地申购固收类理财产品等,驱动债市利率进一步下降,存款搬家与债市利率下降形成了明显的正反馈。”国信证券强调。

究竟|“存款搬家”迹象再现?力度有多大?目的地是股市吗?

  因此,国信证券表示,资本市场表现是存款流向的关键因素,目前反内卷政策加码等驱动资本市场回暖的因素仍在延续,稳增长政策后续还有望进一步加码,接下来,若资本市场持续表现较好,7月以来出现的存款流向权益市场的现象大概率延续。

  “过去多年的牛熊周期,权益市场还会面临‘股房跷跷板’的问题,居民增量配置有上限,但本轮没有这一约束,增量资金的天花板正在打开。”申万宏源证券指出。

  申万宏源证券进一步分析称,历史上居民存款搬家程度同步或滞后于市场底,体现了居民存款搬家的前提是市场赚钱效应的累积。2022年以来居民存款规模提升、定期化加速,居民存款搬家程度也持续下行,随着短期A股市场赚钱效应初步恢复,目前居民存款搬家程度不再继续回落但仍位于历史绝对低位。当前,居民存款搬家正在萌芽,尚未全面加速。

  节奏上,浙商证券表示,2024年整体低利率环境下,存款搬家最初流向银行理财(净值类产品)、货币基金、保险等稳定型资产。2024年下半年尤其是9月后,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在2024年底录得明显增长,保险公司一季度投向股票同比高增,存款有直接或间接逐步流入权益类资产趋势。预计伴随股市上涨后的赚钱效应,也将进一步吸引个人投资者入市。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究竟|“存款搬家”迹象再现?力度有多大?目的地是股市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