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小荔枝做成大产业:守护千年古荔树助农增收,高速服务区成文旅新地标

茂名小荔枝做成大产业:守护千年古荔树助农增收,高速服务区成文旅新地标

hyde999 2025-05-24 中式家装 2 次浏览 0个评论

5月火热的天气“染红”了广东省茂名市,这座“中国荔枝之乡”迎来荔枝丰收季。

作为岭南荔枝的杰出代表,茂名有着超过2000年的荔枝种植史,唐朝时期,茂名高州的荔枝更是成为朝廷贡品,声名远扬。

如今,茂名以荔枝为纽带,串联起了果园的绿色生机、文化的深厚底蕴、产业的发展活力、民生的幸福图景。

5月22日,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镇的荔枝即将全面成熟。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5月19日,2025年茂名荔枝嘉年华在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开幕,连续第五年启动“十万电商卖荔枝”行动,推出总价值超300万元的茂名荔枝电商消费券。

次日,广东首个以荔枝文化为主题的开放式特色服务区——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正式开门迎客,这是茂名全面推动“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5月21日至22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茂名调研时,深入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临近服务区的荔枝林和农业合作社,实地了解荔枝挂果采收现状,观摩荔农电商直播,听取今年产销情况汇报,肯定服务区积极探索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有效带动当地荔枝产业发展。他指出,要不断提升茂名荔枝知名度、美誉度,加力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茂名因荔枝再次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

5月22日,由茂名市委宣传部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主办的“行路茂名 畅享荔枝”茂名“农交文旅商”融合发展调研行走进高州贡园、红荔阁、柏桥服务区等地,调研茂名如何擦亮荔枝这个“土特产”的金字招牌,强化荔枝品质,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小荔枝做成大产业。

“定制荔枝”跨越国界

荔枝,是茂名刻在年轮里的文化基因。

坐落于茂名高州市根子镇的中国荔枝博览馆,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荔枝主题博览馆,全面展示荔枝的历史与文化。

澎湃新闻从博览馆了解到,荔枝最早起源于云南东部,2000多年前就已见踪迹,后沿着珠江水系逐渐传播到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5月22日,高州市根子镇贡园一棵约1300年的古荔树“别有洞天”挂满了红色的荔枝。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茂名依山傍海,勾漏、云雾、云开三大山脉将丰沛的雨水锁住,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冷空气。良好的水热条件、光照条件,让茂名成为天然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天堂,“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看茂名”是茂名在荔枝界地位的证明。

茂名是全球最大的荔枝产地,荔枝种植面积超140万亩,年产量约占全国的1/4、世界的1/5,全球每5颗荔枝就有1颗产自茂名。

然而在古代,荔枝是贡品也是奢侈品。汉代赵佗将茂名荔枝作为岭南珍品向汉高祖进贡;杨贵妃爱好荔枝,唐玄宗设置专门驿道运送,高力士采用“竹筒保鲜法”快马加鞭运达长安;乾隆二十五年荔枝分配账底中记录着:“皇太后分得两颗,其余的妃嫔每人仅分得一颗”……荔枝的珍贵由此可见。

高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源地,农业总产值连续多年名列广东各县(市)第一,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市”“广东省山区综合开发的一面旗帜”。

位于根子镇柏桥村的贡园建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老荔枝树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古荔园之一,被誉为“活着的荔枝博物馆”。

园内一棵棵古荔枝都有着介绍自己的石碑,这棵800岁,那棵1300岁,不管活了多少年,仍均枝叶参天,挂满果实。换句话说,现在我们吃到的荔枝,很有可能和两千年前人们吃的是同一棵树上的荔枝。

目前,贡园内共有39棵超过500年的古荔枝树,其中9棵超过千年。根据不同的外形和历史故事,每个古荔枝树都有着不同的名字,例如“荔王”“虚怀若谷”“迎客荔”“仙女散花”等等,各有故事。

今年62岁的何金保是贡园古荔树的守护人,每天他都会巡园3-5次,观察古树有无病虫害或是人为破坏的痕迹,以及是否需要修剪、除草施肥等等。

“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古荔树给我们带来了收益,也给村子带来了名气和人气。” 他告诉澎湃新闻,“这两年游客和经销商明显多了,荔枝也卖得更好了,我们更要用心守护好它。”

5月22日,高州市根子镇贡园成为红色荔枝的海洋。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据茂名日报报道,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助力果农增收,从2022年起,茂名探索开创了定制荔枝树、荔枝卡、高端年份荔等销售新模式。今年,又深化开发了盲盒定制和节日场景定制模式。

澎湃新闻5月22日在贡园看到,客商和游客扫码就能了解荔枝定制的相关信息,更能便捷定制专属荔枝树。根据树的年龄不同,定制价格也不同,以“白糖罂”荔枝树为例,树龄1000年以上的,每斤定制价为2888元;而树龄49年以下的,定制价则为最低28元。

这样的定制模式受到市场追捧,认购群体更是跨越国界。公开报道显示,1月17日,2025茂名荔枝定制活动在北京启动,首批荔枝定制推出三棵贡园百年荔树,分别被摩洛哥驻华大使馆副馆长(参赞)Radouane Chaouki(拉杜安·沙欧琪)、泰王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处公使衔参赞Adhinand Indrapim(雅典娜·吴)、一亩田联合创始人刘志嘉认领。

根子镇元坝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勇光向澎湃新闻介绍,“在认养荔枝树后,会有专人将果树的生长、结果情况通过照片视频的形式发给客户,在采摘季,也会提前邀请他们过来亲自体验采摘的乐趣。”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茂名荔枝定制约7.81万单,重量647.4万公斤,金额1.3亿元。

近年来,高州市以荔枝等水果为抓手,大力推动特色旅游发展,将荔枝、龙眼等主题景观串珠成线,打造“甜美果海游”旅游精品线路,根子镇大唐荔乡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5月22日,不仅贡园内来观赏荔枝的游客人流如织,在附近的根子镇地标性景点红荔阁,游客同样络绎不绝。红荔阁所在地元坝村拥有上万顷郁郁葱葱的荔枝林,是国家森林乡村。当地村民以荔枝为抓手,经营民宿、餐饮等业态,收入比单纯种荔枝有了大幅增加。

根子镇柏桥村内分布着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等荔枝景点。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在紧挨着贡园的中国荔枝博览馆,有一面硕大的屏幕,显示着茂名各大荔枝园的实时数据。据讲解员介绍,这个茂名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既有茂名荔枝产量、售价等市级层面的信息,也有各大荔枝园气象、土壤等监测的数据及实时视频,这些数据还可以反馈给农户,农户也能通过平台向农技专家提问获得科学指导,为荔枝种植增添智慧力量。

一座不同寻常的高速服务区

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考察调研时指出,“这里是荔枝之乡,荔枝种植有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要进一步提高种植、保鲜、加工等技术,把荔枝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茂名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持续扎实推进荔枝产业“步步高”“节节升”,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超120亿元。同时,茂名以荔枝为支点,推动农业、交通、文化、旅游、商业的深度融合。

仅在根子镇柏桥村,就分布着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一圃一馆一址”三个国家级荔枝产业平台,构成了“柏桥讲堂”精品研学路线。

茂名研制生产出多种口味的荔枝冰淇淋,有的还带有荔枝果肉,成为一款网红产品。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据经济日报报道,柏桥村持续推动荔枝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擦亮这个“土特产”的金字招牌,强化荔枝品质,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小荔枝做成大产业。2023年的“荔枝季”,柏桥村荔枝产量接近1万吨,销售额接近1.2亿元,带动户均增收20%。

柏桥村发展荔枝产业,并不只是种植和旅游,还有深加工,荔枝蜜、荔枝饮品、荔枝酒、荔枝醋、荔枝米酿等都在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的展厅里展示。据光明日报2024年4月报道,柏桥村农产品加工产值一年有一个亿,带动就业3000多人,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5万元。

在“百千万工程”的助推下,茂名荔枝产业链迸发出新的活力,现有荔枝加工企业约3000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20亿元。国内最先进、单线产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荔枝榨汁生产线就位于高州,每天可以处理200吨荔枝鲜果。鲜果进入荔枝深加工生产线后“变身”20多种产品,打破了传统荔枝消费的季节制约,让荔枝“一年四季都能吃”。

2025年的5月20日,茂名又把荔枝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搬”到了高速公路上。当天,“中国荔乡”新地标、广东首个以荔枝文化为主题的开放式特色服务区——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在柏桥村正式开门迎客。

高州市柏桥服务区主楼造型如同4片叶子托举一颗荔枝,通过人行天桥连接周边村庄、景点、荔枝林。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柏桥服务区占地274亩,以“荔乡水韵,一枝独秀”为主题进行设计。西区主楼外形如两只一颗晶莹剔透的“破壳荔枝”,东区主楼则如一大一小两片荔叶高低错落。从远处望去,蜿蜒660米的人行天桥就像是千年古荔枝蔓舒展,串联起西区的果与东区的叶。

不仅是造型美观,柏桥服务区与传统服务区的封闭式管理不同,人行天桥直通周边村庄和荔枝林、景点,让服务区成为高速旅客和游客、周边村民共享的开放式特色服务区,该模式属广东省首创。柏桥服务区建设管理处副主任李曦5月22日向澎湃新闻介绍,游客和当地居民可以通过步行或骑行,无缝穿梭于服务区与周边之间。

李曦说,这种模式既促进了地方产业发展,也让附近村民享用服务区的休闲购物、文化体验、加油充电等设施,有序发展生产路、生活路、旅游路“三条路”。

“不止于驿站”的柏桥服务区一开业,便成为热门打卡地。据初步统计,投运仅仅两天时间,服务区车流量即达2.052万车次,客流量更是高达12.51万人次。

柏桥服务区夜景。   澎湃新闻记者 王岱玉 图

为了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柏桥服务区在建设过程中还融入了荔枝文化、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等特色文化,推出“月月有主题,天天有活动”模式。5月22日,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服务区里挤满了人,主楼外的亭子里正在表演戏曲,吸引百余人观看,现场很多观众掏出手机自拍打卡;在非遗集市,茂名玉雕、橄雕、化橘红、木刻画、年画、剪纸等非遗产品前挤满了游客,很多人现场购买。

柏桥服务区运营管理处主任陈健毅介绍:“目前我们开设了非遗表演、唐代集体婚礼体验、荔枝市集等主题活动。后续还将规划房车基地、研学基地,串联周边根子贡园、红荔阁等地标性景点,实现农交文旅商融合发展。”

“柏桥服务区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更是以‘荔枝+’为核心,打造的可停留、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新场景,让百姓实现增收,让游客能买到优质的茂名农产品,有更好的旅行体验。我们希望它能够为茂名推进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提供可借鉴的样本。”陈健毅如是说道。

海报设计  俞烨 郑达咖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茂名小荔枝做成大产业:守护千年古荔树助农增收,高速服务区成文旅新地标》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